溇港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日期:2021-02-24 09:09:23  浏览量:172

一、课题体系建设条件

其一,成果积淀。基于溇港文化的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创新作品省81项;科技实践活动省一等奖17项,其中全国一等奖6项;苏州市市长奖及提名奖各2项,吴江区政府奖9项。其二,师资保障。这个团队有全国优秀教师领衔,有苏州市科技创新市长奖耕耘奖获得者,有区科学学科带头人及十佳魅力科技人物。其三,独特底蕴。七都,地处吴根越基,弥漫着吴风越韵,独特的溇港文化创生了七小“融通灵动、力行致远”的丰厚文化底蕴,这是创新最厚实的根基。

二、课程体系建设创意

一是重组。针对科技活动碎片、浅表化问题进行系统谋划、整体架构,初步构建出溇港文化科技特色课程体系。二是变革。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校外资源微视频化、场景化校内资源的可视化彰显直观性、体验式等特点。三是传承。将36溇72港的地域文化资源与科技创新有机整合,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和行为。

三、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1.教学环境:文化引领,形成特质

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学校形成溇港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教育环境。溇港文化蕴含的人文底蕴、科学创新,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接下来,学校将着力在文化浸润方面进行打造,形成溇港文化科技特色课程建设良好生态。

2.模型建构:建设重组,形成体系

    本项目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建设与重组,分别为:溇港文化科技课程阵地建设,溇港文化科技课程环境建设,溇港文化科技课程校本建设,溇港文化科技课程社团建设和溇港文化科技课程品牌建设。重组五大建设内容,改进知识的呈现方式、表达方式和传导方式,形成基础型、拓展型和创新型三大体系的溇港文化科技特色课程模型。

3.互动平台:因地制宜,自主学习

基于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溇港文化特色的经典探究室、传统耕作园、创新“小小堂”等进行互动式学习平台。通过自主学习方式,活化“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皆学”的学习共同体。

4.课程资源:不断丰富,知行统一

一是科学文化课程:结合经典探究室、传统耕作园和科创“小小堂”,给学生创设融合国家课程、拓展学生综合实践的科学文化课程。二是特色校本课程:形成主题化、系列化的校本课程,《溇港韵》三册涵盖了水、桥、人、特产、创新等多个方面,后期结合其他研究将继续丰富《溇港韵》的编写。

5.发展中心:专家引领,专业成长

学校组建了溇港文化科技特色课程建设研发团队。并聘请沈正元副局长为文化建设指导专家,聘请本土的全国优秀教师姚阿江老师为溇港文化科技创新指导专家。

6.有效路径:多重体验,实践创新

突出学生综合性自主探究活动的特点,开发多元的路径:一是溇港文化科学研究。如溇港水、桥、鸟、塘浦圩田等研究。二是溇港文化技术发明。源于溇港生活,从学生金点子中采集,辅导提升,扩充科技含量。三是溇港文化主题科技节。围绕“溇港文化”的一个点开展各项活动,通过绘画、动手发明、写小论文、科普剧汇演等,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与魅力。

四、课程体系预期效能

第一,资源优化组合,学科渗透,国家课程校本化,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使学生在以溇港文化为内涵的科技田野上,扎下科技活动之根,孕育科技创新的生命;第二,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实实在在地为学生的素质提高,构筑“立交桥”;第三,通过学生的探索实践,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育人的目的。

五、课程体系建设保障

学校成立溇港文化科技特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主持,师资、场地、经费等全部到位。本项目得到区教育局支持和指导。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了七都镇领导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全力保障。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

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