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着力开发4M校本课程,即民族团结课程、妙趣课程、梦想课程和美德课程。课程开发过程包括开发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为进一步推进4M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整体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课程实施;推进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凝练学校特色。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好生活;校本课程;课程开发;
1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民大附小)创办于2014年8月,是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与云南民族大学联合设立的呈贡首家公建民营性质的小学。民大附小的创办,旨在以云南民族大学的品牌优势、教育科研优势为依托,通过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校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为呈贡区和昆明市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服务于呈贡区和昆明市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民大附小创办以来,秉承“让学生的未来美好生活从这里起步”的办学理念,“用习惯奠基人生,用兴趣引领发展”的办学目标,经过几年的锐意改革与艰苦努力,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昆明市基础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和践行者。
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培养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共识。2016年10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理念。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十九大报告中,“美好生活”成为一个高频词,在全文中出现14次。“美好生活”的提出,描绘出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愿景与蓝图,也给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启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大附小着力开发4M校本课程,因其课程名称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为“M”而得名,包括民族团结课程、妙趣课程、梦想课程和美德课程。
24M校本课程开发
2.1开发原则
(1)导向性原则。民大附小4M校本课程开发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为指导进行顶层设计,重新思考与定位民大附小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基于此,民大附小提出了“让学生的未来美好生活从这里起步”的办学理念和“以习惯奠基人生,用兴趣引领发展”的办学目标,描绘学校的共同愿景。
(2)发展性原则。民大附小4M校本课程开发既注重学生的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发展。一方面,教师是研究者,是课程设计者,课程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意味着学生是课程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因此,课程开发也是师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共同探索新知识、创造美好生活的发展过程。
(3)渐进性原则。民大附小4M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直线的过程,而是一个多向度的、螺旋上升的复杂旅程,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生成性,因此,即使有再好的愿景和蓝图,仍难避免繁琐、疏漏甚至错误,这就要求课程开发者必须关注课程改革与推进的过程,把问题视为益友,逐步地、渐进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4M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实施。
(4)开放性原则。民大附小4M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面向全校师生的,所有师生、员工都是课程开发者,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而且是面向校外开放的,教育理论研究者、课程专家、社区工作者、家长等人员都可以参与课程的开发,对4M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使校本课程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样就避免了校本课程开发落入唯我论。
2.2课程目标
从学校发展战略上看,4M校本课程目标的拟定是民大附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校本转化过程。具体而言,4M校本课程目标是民大附小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未来美好生活起步的需求。由此,4M校本课程目标可以分解为“明理友善、学会做人”“阳光健康、学会生活”“尚美表达、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学会做事”四个维度,贯通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见表1)。
表1 民大附小4M校本课程目标 导出到EXCEL
课程目标 |
低学段 |
中学段 |
高学段 |
幼小衔接关键期 |
自主成长关键期 |
生命飞扬青春期 |
|
明理友善学会做人 |
了解自己,关心他人,孝亲敬长,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愿意与身边人交流,初步建立团队集体意识。 |
认识自己,宽和待人,心怀感恩,乐于分担;能够友好地与他人进行交谈,具有团队集体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
了解社会,怀抱理想,自尊自律,敢于担当责任;能够正确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具有团队意识和独立自主、自我发展的意识。 |
阳光健康学会生活 |
参与基本运动项目,并达到基本的标准;能够在他人指导下观察生活,以热情的态度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 |
主动参与一些运动项目,达到一定的标准;能够主动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 |
热爱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并达到较高标准;能够自觉地观察生活、自然界,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 |
尚美表达学会学习 |
对学习有好奇之心,能够模仿他人;能够参与学习过程并尝试提出问题,初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
对学习充满好奇之心,善于模仿,主动拓宽学习领域;能够主动表达,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养成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
喜欢观察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主动寻找合作伙伴解决问题;理解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做到自主学习和勤于反思,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 |
实践创新学会做事 |
对事物有好奇和探究的热情,能够提出简单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
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能够初步分析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 |
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带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
2.3课程内容
4M校本课程内容来源于民大附小学生的“美好生活”,其遴选和组织的原则,首先是立足于民大附小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适应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满足他们的探索天性,培育核心素养。因而,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其次,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将学科知识、各种能力、美好品格等融会贯通起来,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和主题。最后,校本课程内容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为学生搭建施展个性的舞台,因而课程内容受学生控制的,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因而,依据4M校本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组织采取螺旋式(或称圆周式)组织形式,贯通一年级到六年级,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重复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
具体来看,4M校本课程包括民族团结课程、妙趣课程、梦想课程和美德课程,见表2。民族团结课程是基于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浓厚校园民族文化气息。妙趣课程是从学生生活世界中提取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形成生活探究、科学探索等活动主题,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梦想课程就是从孩子的天性出发,通过走进职业世界和职业活动,让孩子放飞、寻找、体验、乃至实现自己未来梦想的课程。小学阶段是塑造孩子美好品德的关键时期。美德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理念,重在营造真实的道德情境,使学生习得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促成美德行为。
表2 民大附小4M校本课程内容 导出到EXCEL
课程名称 |
课程内容 |
民族团结课程 |
民族概况 民族语言 民族服饰民族饮食 民族歌舞 民族技艺民族建筑 民族体育 民族节日 |
妙趣课程 |
绘写童心篇 美好生活篇走进科学篇 创新实践篇健康运动篇 社区服务篇 |
梦想课程 |
梦想广播站 梦想体验站梦想规划站 梦想加油站 |
美德课程 |
美德大课堂美德周会展示 |
2.4课程实施
(1)围绕核心素养,设计主题活动。以妙趣课程为例,设计的主题有:DIY手工创意花、天然清洁剂之制作手工皂、妙手调香、咖啡文化、趣味杯子歌、玩转地球、鸡蛋科考站、走进高校实验室、校园NBA、定向运动,等等。这些活动主题均来自于民大附小学生的真实生活,经由主题生成“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不论是某一学科的活动主题,还是跨学科的活动主题,都已经将各类学科知识、综合技能等进行了整合和激活,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培育他们的核心素养。
(2)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学习。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人际沟通、意义协商和知识建构的重要形式。民大附小在4M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活动主题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打破班级和年级的限制,将学生和指导教师重新组合,形成多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师生协作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经历一定的过程和完成一定的任务获得知识和结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充分发挥了群体动力的作用,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情境化教学策略。知识的情境化是激活知识并使之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而知识的过度符号化和抽象化,只会导致知识的僵化和不可接受。以民族团结课程——“风花雪月”的白族为例,民大附小老师们将白族文化元素巧妙地布置到教室里,精心营造白族文化情境,通过“白族的敬茶礼仪表演”“你来唱白族歌,我来跳白族舞”“用白族的扎染艺术,染出小手绢”“品尝白族凉粉美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民汉双语教学,使知识在情境中不断生成和显现,使民族团结意识充盈每个孩子的心中,形成了一个通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路径。
(4)加强教师培训和4M校本课程研讨。教师的素质、态度是影响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4M校本课程开发以来,民大附小对于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实施校本课程的技能、方法、策略。另外,为了更好地推进4M校本课程,民大附小积极开展校本课程、核心素养等专题学术研讨,先后举办多次专题研讨会议,参与校本课程研讨的有上海市黄浦区课程研究中心韩立芬教授、云南省教科院管尤越、昆明市教育局穆仁早、云南民族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部分家长等,对于进一步规范、优化4M校本课程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5课程评价
(1)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完成实际任务,通过观察学生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因而,4M校本课程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是评价任务的真实性与情境性。具体来看,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主要有六种类型:结构性表现任务、口头表达、模拟表现性任务、做实验或调查、创造作品和完成研究任务。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表现性评价在本质上是对传统“客观测验”的一种否定。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4M校本课程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是如何持续而有效地运行的;它不是为了甄别和比较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为了寻找课程实施中真正影响学生学习的那些重要因素,并且不断改善和优化课程计划,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它所使用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形成性评价的范围较为广泛,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行为表现以及思维品质、创新意识、问题解决等。因而,其特点是过程性、探索性和灵活性。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形成性评价在本质上是趋向“实践理性”的。
(3)主体性评价。主体性评价把4M校本课程评价视为一个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把课程开发者、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视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性评价的基本特征。因而,主体性评价有助于促进4M校本课程由教转向学,有助于培养民大附小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使他们从容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主体性评价在本质上是趋向“解放理性”的。
3关于4M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8年3月,民大附小正式开始4M校本课程开发以来,经过3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获得了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社区、学生家长等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品牌”效应。然而,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到校本课程之中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尚无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成功案例。因此,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进一步推进4M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民大附小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3.1整体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
《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以来,“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台湾学者蔡清田认为,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关键在于课程的整体规划,具体包括:规划学校课程共同愿景、规划学校整体课程目标、规划整体课程计划架构、规划整体课程计划进程、确立整体课程之可行性。民大附小在开发4M校本课程时,注重整体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美好”课程体系。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统领之下,民大附小“美好”课程体系由国家课程、“开发课程”和“4M课程”三类课程组成,其中,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开发课程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的课程开发,4M课程则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由此,通过整体规划和课程整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层层落到实处。
3.2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课程实施
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支持“学”,促进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是校本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针对4M校本课程的实施,民大附小开发与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主要有:(1)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拥有独特的地方知识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而作为云南民族大学的附属学校,民大附小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高校课程资源。民大附小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依托,享有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的高校课程资源。例如,民大附小举行的“高校研学初探——小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活动,就是利用高校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探索的一个典例。(3)社区资源。学校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社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从社区汲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课程资源。随着呈贡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大附小的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走进美好生活,极大地提高了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3.3推进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凝练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是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发展起来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表现,是一所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追求之一就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近几年来,随着呈贡新区开发和建设的快速推进,基础教育蓬勃发展起来,涌现出一批优质的中小学校,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一所公建民营性质的小学,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发展壮大进而形成特色,这是民大附小全体员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4M校本课程就是民大附小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公建民营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锐意进取,凝练、形成学校特色的一次尝试。学校特色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在推进4M校本课程深度开发的进程之中,民大附小将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