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着“以课题研究为主导、骨干教师为引领”的校本教研理念, 结合学校的实际, 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径, 就会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 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关键词:教研活动;主动性;教学质量;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缺少了教研的主题, 就等于没有研究的方向, 那校本教研活动必然零零散散,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成不了大气候。因此, 我校近几年围绕《提前预习, 以学定教, 当堂训练》课题研究, 分阶段、分步骤确定校本教研主题, 精心设计教研活动的方式、步骤, 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一、以问题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学问题, 通过教研组讨论交流, 大家认为是共性的问题就确定为研究的主题进行课例研究。教师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通过课堂中展现的问题, 在课后议课中达成了共识, 总结出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些不足。如, 学生交流方法时, 教师没有及时去归纳总结, 评价也比较单一, 达不到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应该在总结时, 就借这些问题制定下一次研究的主题。在一次或几次的授课、议课、反思中解决问题, 这将促使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而达到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
二、依托名师和骨干做示范引领
借助名师骨干教师的力量, 赋予重任, 带徒弟, 组织教研活动, 把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 通过示范性教研活动展示给全校其他教师。然后不定期回访, 促进他们学习借鉴名师和骨干教师的方法, 并做深入的对话座谈, 内化为自己的方法。通过专业引领, 全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三、和兄弟学校开展联动教研
结合一些上级部门安排教学观摩, 与兄弟学校的“同课异构”“送教到校”等活动与州县的、市区的、本县的骨干教师进行交流探讨, 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学习教学方法以及各方面成功的做法, 取长补短, 提高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以教师的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成长
把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要反思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反思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 行之有效。 (1) 半学期回头看, 一学期大总结。每位教师重视单元检测及检测后的反思, 我校尤为重视期中和期末的两次检测, 反思半学期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做到修正、改进教学方法;一学期结束后, 要求每位教师写出学期总结, 梳理一学期内取得的教学经验、成果。 (2) 要求教师写百字文反思。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教学后, 随手写出自己的新体会, 新发现, 总结出新方法和新思路, 以用百字文的方式简单写出反思。 (3) 教师自我研修。学校鼓励每位教师读名著, 与名家对话, 找差距, 写心得体会, 以便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开展校本教研后, 变化主要有:
1. 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由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习方法。
以往我们研究较多的是怎样教会学生一节课的知识点, 而现在我们更多研究的则是怎样制定预习目标, 怎样教给学生预习、展示交流的方法。
2.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
自主、展示、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强化课后训练变为提前主动演练、超前练习, 变被动为主动。
3.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更多的学生走上了讲台, 学生参与教学中, 体验知识的生成, 感悟学习方法的形成, 使学生的成就感大大增强, 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自信心越来越高;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大胆质疑、探究发现,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 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校本教研使学校充满了活力, 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质量也得到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