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成荫,时光飞逝;研途深耕,步履不停。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统筹引领下,紧扣“挑战性学习”要求,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教学实践与教研创新。全体教师凝心聚力、协作共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现对本学期教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一、深耕常规,提质增效稳根基
(一)备课:精研细磨,优化流程
本学期延续集体备课传统,各年级备课组每周开展至少一次20分钟深度教研活动。在书空备课基础上,强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结合新课标理念,梳理单元知识脉络,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同时,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丰富备课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二)课堂:聚焦素养,创新实践
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课堂”主题,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成长课、同课异构等系列研讨活动。低年级课堂注重情境创设与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高年级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评议等方式,及时反馈教学问题,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作业:分层设计,减负增趣
各备课组深入研究作业设计,遵循“减量提质”原则,设计基础巩固、拓展提升、实践创新三类分层作业。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作业清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结合节日、节气等主题,设计创意实践作业,如制作节气手抄报、撰写节日倡议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四)评价:多元反馈,精准施策
构建“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阅读积累等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针对学困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及时查漏补缺;对学优生设计拓展性学习任务,促进其深度学习。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
(五)检查:以查促改,规范提升
本学期开展两次教学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备课质量、作业批改情况及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通过检查,发现优秀典型案例及时推广,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落实。同时,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二、创新教研,共研共学促发展
(一)自主式教研:反思精进,突破自我
持续深化“一课一思”“一课一得”教研模式,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与案例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不足。组织教师开展个人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促进教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二)合作式教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优化“个备—集备—个备”备课流程,各备课组建立资源共享库,整合优质课件、教学设计、习题资料等教学资源。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深入研讨,碰撞思维火花,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通过合作教研,教师们实现优势互补,团队凝聚力与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三)探究式教研:聚焦问题,深化研究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等,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开展微课题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课堂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将研究成果在组内推广应用。本学期,多个微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指导。
(四)分享式教研:开放交流,互学互鉴
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与兄弟学校联合举办语文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活动等。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区级教研培训,并及时将学习成果在组内分享。同时,邀请专家进校指导,为教师解读教育前沿理念,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此外,通过班级读书会、亲子阅读分享会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三、总结与展望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在教学实践与教研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与应用还不够深入,课堂教学创新力度有待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仍需进一步强化等。
展望未来,语文教研组将继续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研模式。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有趣的语文课堂;加强阅读教学研究,构建科学的阅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推动学校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艺术组: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