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存在道德教育理想化和道德要求过高的问题。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是以最高的道德境界要求一般人,甚至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出现了理想泛滥、规则贫乏的局面。这种道德教育在当今多元社会的背景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学者们在解决我国道德教育所存在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现有道德教育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于是,“校本”思潮在中华大地上渐渐流行起来,校本研究就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
“校本德育”是立足于本校,在深入研究本校德育实际、充分挖掘本校德育资源、组合有关德育要素基础上形成的符合学校特色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它是对校本教育内涵的拓展和挖掘。蒙台梭利说过“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接受到的教育,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我们学校的“体验型”校本德育就是根据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是有发展需要的人,由学生策划并实施的“体验伴我成长”才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我们学校的“体验伴我成长”活动凸显了“校本”特色,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达到自我塑造的效果,也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几年来,我们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全力营造体验型校本德育场,让德育在体验中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达到了德育无痕的境界。
一、创设“体验型”校本德育文化
为了达到让“体验伴我成长”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道德教育的目的,我们全方位营造“体验型”校本德育氛围,让学校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共同发挥作用,学生在其中受到熏陶、感染与启迪,从而有效地激发主体意识和道德情感。
1. 精神文化的创设。
为了配合“体验伴我成长”活动的开展,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创建绿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在对学校进行系统的SWOT (S:优势,W:劣势,0:机会点,T:威胁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快乐迎中(迎园中学)人,和谐新团队”的愿景,把快乐与和谐作为“体验型”校本德育的追求。在“体验型”校本德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让每一位想成功的老师都成功,让每一位想进步的学生都进步”作为“体验型”校本德育的宗旨,并把这一宗旨书写在办公楼的醒目位置。
2. 环境文化的创设。
教学楼的楼道里,每个班级都设有宣传栏,宣传自己班级的好人好事,特别是宣传班级和学校“体验伴我成长”活动的开展情况,办公楼里四季盛开的鲜花,办公室外高雅的艺术品,教师的办公桌、学生的课桌上个性鲜明的座右铭,甚至厕所里琅琅上口易于记诵的古诗词都成为“体验伴我成长”活动的素材。创设了这样的环境文化,使学生在“体验伴我成长”活动中深切地感受到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片绿、每一棵树都会“说话”,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教科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校园里浓郁的文化氛围日渐成形,校园环境在“体验伴我成长”活动中对学生行为的养成和品德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
二、开展“体验型”校本德育活动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像很多学校一样,我们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去宣传这些条文,而是让学生在体验中使这些条文的文化理念更加彰显。一方面,我们突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要求全体教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德育渗透,避免在实现教学的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刻意追求德育的现象,力求实现“天空中没留任何痕迹,鸟儿却已经飞过”的德育效果。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我们改革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让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学生个人,让学生人人有岗位,然后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行评比。其中的优秀者在“体验伴我成长”活动中进行表彰,并将这些优秀者作为本周之星。在这一活动的推动下,学生精心设计学校的每一个宣传橱窗,精心设计编绘每一期黑板报,创造性地美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等等,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经历德育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道德行为习惯是德性质变的标志”,应“从行为习惯入手养成德性”,我们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的。在开展“体验型”校本德育活动中,我们利用每周三中午12:00~12:30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在操场上举办由学生策划并实施的题为“体验伴我成长”的才艺表演。内容主要是:
1. 讲述故事。
首先,结合学校读书节等活动的开展,讲述名人故事。从古今中外伟人的事迹中,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其次,从学生中间选出好人好事进行讲述,让身边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兴奋点。
2. 情景模拟。
通过歌曲、小品、朗诵等形式,学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创设了情景,调动了学生参加“体验伴我成长”才艺表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德育,经历体验。
3. 是非评议。
在“体验伴我成长”的才艺表演中,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编写现实生活或自己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剖析与评判,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认识,有效地落实了“体验型”校本德育。
4. 评比竞赛。
为了做到日常行为规范的动态管理,值日生从校门口到教室内,从进校到离校,在文明进校、教室包干区卫生、课间纪律、两操评比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在“体验伴我成长”才艺表演后公布结果,进行评比,周周小结,月月总结,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提供“体验型”校本德育保障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以不同方式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无论这三方中的哪一方出现空白,都将使对学生的教育无法有机衔接起来,造成学生在一定时空内的放任自流。
事实上,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成长,达到德育无痕的境界,从教育对象上来说,要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将教育内容、教育对象与学校教育的实际联系起来,贴近生活;从教育时空来说,要全方位,立体式,充实在未成年人的生活空间中,不留空白点。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把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区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校德育融入家庭和社区。
1. 讲座指导,增强家长体验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学校分别作专题讲座。如孩子刚进入中学不适应怎么办,我们在开学前,对6年级新生家长做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家教指导;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越来越不能了解他了,面对家长的这些困惑,我们请上海市家长学校专家为7、8年级学生家长作“孩子大了,更需要父母的尊重、理解和帮助”的指导讲座;请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专家作“青春健康”专题讲座;毕业班的学生家长为孩子的考试而焦虑,为孩子的前途而担忧,过分关爱却适得其反。针对家长的不当做法,我们请心理学专家作了“如何塑造一个成功性格的中学生”的讲座。
除了分年级的集体指导外,我们根据不同家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专项指导。如:针对部分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的现象,我们组织了这些学生家长的座谈会,为他们作了《爱、藏起一半》的家教知识讲座;如果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我们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家庭,邀请了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传经送宝;有些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与父母冲突不断,为了帮助他们缓和矛盾,我们为他们作“良好的沟通是亲子和谐的基础”的报告。这些讲座的目的是增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体验,落实“体验型”的校本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
2. 调动资源,形成家校合力
为了落实“体验型”校本德育的保障体系,我们调动各种资源,形成家校“体验型”校本德育的合力。首先,我们组织了“家庭乐苑”,主要探讨提高初中生亲子交往的能力,给家长搭建了交流经验的平台,促进家庭精神生活建设,让孩子和家长在体验中共同成长。其次,丰富家委会组织的活动形式,在家长每周半日“驻校办公”、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等的基础上,感受和观察我们的“体验型”校本德育的开展情况,悦纳社会各界对“体验型”校本德育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3. 走进社区,拓展校本德育
上海嘉定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教化嘉定”的美誉。在现代化建设中,她又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发展变化日益迅速的时代,我们根据“体验型”校本德育的要求和当地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让“体验型”校本德育走进社区。不仅把我们学校的“体验伴我成长”的才艺表演搬到社区的舞台上,把专家讲座的部分精彩内容向社区居民宣讲,还向社区宣传我们“体验型”校本德育的具体目标,使“体验型”校本德育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容易被社区接受和采纳。
经过一年多“体验型”校本德育的实践,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体验型”校本德育给学生带来的身心变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个性得以张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基本养成了自主、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