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本学期我校继续贯彻执行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学校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方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精心打造我校教育科研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二、主要目标:
1.将新课程改革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加强课题过程管理。
2.改革并完善校本教科研制度,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科研制度。
3.开展“沙龙式”的教科研模式,活跃学校的教科研气氛,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
4.完善修改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考核细则,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5.以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改革试验项目“溇港文化科技特色课程建设”为重点,做好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6.深入开展学生溇港文化研究性学习,培养新时代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 规范管理,提升科研品质
1.继续做好科研论文评比工作
有序规划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评比活动, 建立完善评比操作程序及方法,积极发挥科研室的服务、指导功能。及时邀请学校骨干或校外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组织教师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反复修改,争取按时完成 2022年下半年送评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进步。 在区级评比的基础上,争取优秀专题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层面的专题论文评比。
2.继续完善课题管理监测服务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论证、结题的操作规范。做好吴江区第九批双学年课题及学校个人课题的的中期监测,进一步适时分层开展课题的中期交流工作。
3.继续做好省“十三五”的结题工作
我校的省“十三五”课题《“溇港文化”情景体验课程的校本研究》已进入研究尾声,本学期要继续落实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及时总结,争取在12月份顺利结题。
(二)创新体系,绽放教师精彩
1.探索“通识+分层” 师训模式
通识培训: 围绕““落实双减,提质增效”的主题切实做好教学七认真, 展开通识性专题系列培训。合理策划培训的方法、形式,以讲座、论坛、沙龙、研讨、案例分析、课堂实例等形式给培训注入新的活力,给教师更多更新的冲击。
分层培训: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七都小学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七都小学骨干教师考核细则》、《七都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贯彻落实七都小学教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实施0-3年新教师培养计划,出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导性意见。完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市学科带头人……”人才阶梯专业发展序列,建立“校本研修—区域教研—项目负责制—市区名师工程”为层级培养平台序列,循序渐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努力践行核心价值观——“真诚朴实、与人为善”。
2.规范创新校本师训体系
建立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制度,采取通识普及、个性差异、提高扶植等分层推进的研修梯度。建立“自学(业余的自主学习)——教研(组级教研、师徒团队活动)——提高(集中专题培训邀请对口的专家讲座)——研究(集中主题研修组织本校教师进行专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管理)——考核(继续教育学分登记)” 等一系列培训网络。
抓细落实:为了促进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发展有劲头,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通过导师引领,同伴互助、反思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发挥师徒团队作用,给予新教师更多实际帮助,促进教师理性思考,加快教师成长。
以点带面: 落实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受训者理念,让一些骨干教师和中老年教师有发挥自己特长的余地,通过不同层面的讲座培训。以优秀备课组、教研组、师徒团队、学科带头人等为研究基点,以现场观摩培训、经验分享为抓手, 以提升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导师组“学”和“研”的能力为核心,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挖掘各组级间的合作深度,实现有效学术合作共享。继续开展好“溇港五点钟论坛”活动,激励、引导老师读好书、好读书。
(三) 品牌宣传,提升学校美誉
1.加强教科研宣传力度
通过校际交流、城乡互助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沟通,传递学校课改信息;积极争取承办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提升学校教学在市、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通过省、市、区级论坛、杂志、报刊等途径提升七小学术的含金量和地位。同时学校定期编发《七都小学教研简讯》,及时传递校内教研信息。
2.注重校宣传报道品质
发挥年级组、教研组作用,树立广大七小教师的品牌意识,把“溇港文化科技特色课程建设”这一前瞻性项目做出实绩,让优秀的报道脱颖而出,积极策划做好学校重大题材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总结,积极向各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学校科研的品牌形象。